杜威教育学的核心是:提倡教育的普及化,注意培养人的个性和独立人格,以养成学生自动自发自治的能力,重视实验的精神,并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些学说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精神形成冲击,显示了教育学的进步。
蔡元培、蒋梦麟、黄炎培、胡适、郭秉文、陶行知和陈鹤琴等著名教育家,都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信奉者、阐发者和实践者。除蔡、黄二人外,其余几人还都是杜威的门生。这就使得当时及以后民国的教育学和教育改革事业,受到杜威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对教育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重要刊物,有蒋梦麟主办的《新教育杂志》;重要组织有1922年由东南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和刊布“中国教育统计概览”为该社较为突出的贡献之一),还有黄炎培1917年创办的“职业教育社”等。
在教育学体系的建构方面,此期中国学者作出了不少探索。王炽昌的《教育学》(1922),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1923),余家菊的《教育原理》(1925),肖恩承的《教育哲学》(1926),这些著作在思想体系上,虽大多不出杜威教育学的范围,但也有例外和初步突破之处。如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就可作代表。该书以德国教育学家那笃尔的体系为基本,敢于对世界权威提出批评,在教育逻辑、伦理和教育美学方面,阐述自己独立的见解,显示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