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别利先生出身于一个爱尔兰家庭,这个家庭培养出好几位能干的爱尔兰和美国长老会的牧师。早年他移居美国,找到一份惬意的工作并在费城一家大的出版公司接受有意义的训练。从那儿,他又去纽约参加了《圣经》出版社的工作。之后,在重重困难下继续了某些研究,后来又去宁波担任书馆的主管工作。他带了新的铅字、字模和铸字机。随着书馆增加新屋,可看到一派新景象。1859年书馆印刷了7395560页,美好的愿望实现了。
第二年姜别利实施了制造铸字字模的新计划。先把字体刻在黄杨木这样的材料上,然后由此翻制出电模或通过过渡性的蜡模,接着把这种初步性字模放进盛有铜溶液的沉淀槽中。几天后铜沉积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就取出对字模进行整修并镶嵌在黄铜体铜模中。由于沉淀时间长、铜层厚,一般在铜壳后再行背衬就不复需要,用这种加工方法,字形更加完美,与钢冲头冲出的字模相比,笔锋更清晰,受到中国人的赞赏。
我们还应感谢姜别利先生发明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盘,这种字盘现已在中国印刷所内普遍采用。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字盘的结构,我们拍摄并复制了一张字盘照片。如果我的故乡读者对用大量的格子放铅字迷惑不解,那么我们最好来说明一下。《康熙字典》搜集汉字有40919个,印刷传教品的印刷厂约6000字就够用。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而对登载各种题材的杂志来说,则需要8千到1万汉字。对这种按不同要求而设置不同大小的字盘,想起一句老话,叫作“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