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
于谦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也是成就其身后名的时刻,便是“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因为边防吃紧而调入京师的于谦,出任兵部侍郎。这时距离土木堡之变不过一年的时间,边关将士多年未得训练,军饷又发不出来,在蒙古瓦剌的铁骑下,明朝军队一触即溃,完全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王振的一意孤行下,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当时京师的留守官员大为震惊,一时间竟无任何办法。负责监国的朱祁钰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一种观点是放弃北京南迁。毕竟当时的明朝在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官员体系,所以赞同这种观点的官员不在少数。并且这些官员都或多或少知道明军如此不堪一击的缘由,所以也不认为死守北京能有好下场。在他们心中,国家的利益始终不如国之根本重要。可当时参与决议的于谦认为那些持“南迁”想法的官员都应该被斩首,他举出宋朝南迁国家国力江河日下的例子进行反对。朱祁钰听后,采纳了于谦的意见。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雄心壮志,再想力拒蒙古铁骑,没有兵将如何能敌?当时明朝北京的精锐部队都被英宗带往了前线,随着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精锐部队十去其九,京师中剩下的这点兵力哪里是蒙古铁骑的对手?再加上皇帝都被抓了,将士们的士气也是跌到了谷底,就算有最精良的兵器战甲,未战先怯,哪里还能上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