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看到,东北流亡作家笔下往往是风云突变、急剧变化的生活场景。如果不用这种经典性的、强调时空构造中的焦点原则的批评话语来要求作品,那么东北流亡作家的这种写意法也是一种“特色”,这使作品的内容有了更大的张力和包容性。
东北流亡作家的疏阔勾勒的粗线条的笔法还表现在创作上的善于用最鲜明的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甚至人物特征就成为人物的名字,笔法简练粗犷。端木蕻良的《遥远的风沙》中有个“双尾蝎”,就是根据人物的特点而起名。“他把马一拨,盒子炮从腋底下伸出,往两边一抹,效果是和手提机关枪一样,然后单跨镫,向马肚子底下隐去……他逃走了!——而且能双手同时‘上’两连子弹在两个枪膛里。将枪一同贴在肋下胯上的一段腰部,用虎口将子弹一逼,第二膛枪又充实了——这一门最毒,所以叫‘双尾蝎’。”[5]萧军《第三代》中的“半截塔”概括了他的魁梧剽悍,还有“朱三麻子”“汪大辫子”“乐不够”“胡椒粒”都概括了他们的特点。《八月的乡村》中的“铁鹰队长”这个绰号象征了人物的猛鸷和敏捷。还有“小红脸”“刘大个子”“百灵鸟”“唐老疙瘩”“郑七点”(因为脸上有麻子),他们的特点正如他们的名字。这正是写意手法的具体运用。